萤石云监控录像删除全流程指南,操作步骤与数据安全注意事项,萤石云监控删除监控录像怎么恢复

监控摄像 0 833
联系电话:15509508349
萤石云监控录像删除全流程指南及数据恢复说明,萤石云监控录像删除操作需通过管理后台完成:登录平台→选择目标设备→进入录像管理界面→勾选待删除时段的录像文件→确认执行删除操作,删除后数据将不可见但保留在云端缓存(约30天),建议及时导出备份,数据安全注意事项包括:1. 严格管理账户权限,避免越权操作;2. 定期导出重要录像至本地存储设备;3. 遵守《网络安全法》要求,保留原始录像不少于30天;4. 删除前确认无关联证据留存需求。,录像恢复途径:1. 本地备份恢复:通过客户端导出的本地文件可重新上传;2. 客服恢复:联系萤石云客服提交恢复申请(需提供设备信息及时间戳);3. 数据恢复工具:使用专业工具从存储介质提取残留数据(成功率约60-80%),注:超过30天未恢复的录像将永久删除,建议定期检查存储周期设置。

约1580字)

操作前的必要准备 1.1 账号权限核查 在执行删除操作前,必须确认当前账号具备完整的录像管理权限,萤石云平台采用三级权限管理体系:

  • 普通用户:仅限查看和下载权限
  • 管理员用户:具备删除、移动等操作权限
  • 超级管理员:拥有跨设备组权限 建议操作者通过"账户中心-权限管理"模块进行二次确认,特别要注意设备组归属关系,例如某企业用户曾因误用普通账号导致删除操作失败,后经技术支持核查发现该账号仅限查看权限。

2 网络环境测试 建议提前进行网络连通性测试,使用萤石云客户端的"网络诊断"功能检测是否存在:

  • HTTP/HTTPS协议异常
  • DNS解析失败
  • 端口封锁(常用监控端口:80/443/8080) 某案例显示,某用户在5G网络环境下删除4K超清录像时出现中断,经排查发现运营商对大流量传输进行了限速处理。

3 设备状态确认 需确保目标设备处于正常在线状态,可通过"设备管理-在线状态"实时查看,特别注意:

  • 录像存储设备(如NVR)的硬盘健康状态
  • 网络摄像头是否处于休眠模式
  • 多设备组配置下的跨设备操作限制 某次误操作事件中,用户试图删除已离线设备(在线状态显示为"离线")的录像,导致系统报错并触发安全审计日志。

标准删除操作流程(以萤石云PC端为例) 2.1 终端登录 推荐使用Chrome 89+或Safari 13+浏览器,避免因兼容性问题导致界面显示异常,登录时需注意:

萤石云监控录像删除全流程指南,操作步骤与数据安全注意事项,萤石云监控删除监控录像怎么恢复

  • 输入完整账号(含@域后缀)
  • 选择对应设备组(默认显示最近访问组)
  • 启用双因素认证(推荐企业用户开启) 登录成功后,界面会显示实时监控面板,此时应确认顶部导航栏显示正确的设备组名称。

2 录像检索 进入"录像管理"模块后,需按以下步骤精准定位目标录像:

  1. 时间轴筛选:拖动时间滑块至目标时段(支持精确到秒级)
  2. 设备筛选:在左侧树形目录中勾选具体摄像头
  3. 录像状态筛选:选择"已存储"状态条目
  4. 格式预览:点击录像预览窗格查看关键帧 某安防公司曾因误选"待上传"状态录像,导致操作回退耗时2小时完成撤销。

3 批量删除操作 在选定目标录像后,执行以下操作:

  1. 右键快捷菜单选择"删除"或使用Ctrl+Delete组合键
  2. 在弹出的确认窗口中需注意:
    • 录像存储位置(云端/本地)
    • 剩余存储空间预警(低于10%时禁止删除)
    • 删除范围(单文件/全部/自定义时间段)
  3. 执行删除后,系统会生成操作日志:
    • 时间戳(精确到毫秒)
    • 操作者账号
    • 被删除设备序列号
    • 录像文件哈希值(用于审计追踪)

4 删除验证 建议通过以下方式确认删除效果:

  1. 时间轴回放:检查目标时段是否显示"无录像"
  2. 存储空间统计:在"系统设置-存储管理"中查看剩余容量
  3. 日志查询:使用"审计日志"功能检索操作记录 某金融机构在完成删除后,通过哈希值比对发现3个异常文件未被清除,最终溯源为客户端缓存文件残留。

高级删除模式应用 3.1 剪辑式删除 适用于需要保留部分录像的情况:

  1. 进入"高级剪辑"界面
  2. 拖动时间轴标记关键帧
  3. 点击"剪辑"按钮生成新文件
  4. 在"删除原文件"选项中勾选确认 某物流公司使用此功能将单日8小时录像压缩至2小时核心片段,节省存储成本70%。

2 跨设备组删除 需满足以下条件:

萤石云监控录像删除全流程指南,操作步骤与数据安全注意事项,萤石云监控删除监控录像怎么恢复

  • 超级管理员权限
  • 目标设备组已启用跨组访问
  • 网络带宽满足传输需求 操作步骤:
  1. 在"设备管理"中勾选多组设备
  2. 使用"批量操作"功能选择"删除"
  3. 在跨组传输界面设置优先级 某跨国企业通过此功能,在3小时内完成5个海外分公司的录像清理。

数据安全防护体系 4.1 三级加密机制 萤石云采用分层加密策略:

  1. 传输层:TLS 1.3协议+前向保密
  2. 存储层:AES-256加密+密钥轮换
  3. 访问层:动态令牌验证 删除操作产生的日志数据,会经过AES-192加密后存储在独立数据库。

2 操作溯源功能 每个删除操作都会生成包含以下信息的操作记录:

  • 设备MAC地址绑定信息
  • 操作者生物特征(如开启指纹认证)
  • 操作时间地理定位
  • 设备物理位置(经纬度) 某次审计事件中,通过操作日志中的GPS轨迹,成功定位到非法操作者的真实位置。

3 异常操作拦截 系统内置多重防护机制:

  1. 实时流量监控:检测到连续删除操作时触发风控预警
  2. 密码尝试次数限制(单IP每日≤5次)
  3. 设备指纹识别:防止虚拟账号集群攻击 某测试中,模拟器账号在1分钟内尝试删除50个文件,系统自动锁定该IP 24小时。

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5.1 删除失败处理 | 错误代码 | 可能原因 | 解决方案 | |---------|---------|---------| | 1001 | 权限不足 | 检查权限组设置 | | 1002 | 网络中断 | 重启网络设备

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: